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李元华
这段日子,李妙的心里很高兴——冀丰554、冀丰914和冀丰1458种子跨越千里,从河北运往新疆,在美丽的库尔勒市顺利播种,生根发芽。
“新疆的纬度和河北相近,而我们河北的棉花品种在抗病性和产量上具有明显优势,受到新疆棉农的广泛欢迎。”李妙说着,眼中满是欣慰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棉花研究团队的专家们在棉田察看苗情。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供图
李妙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棉花研究团队主任,十几年来,她埋身在棉花田间,就是要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寻找“金种子”。
“无粮不稳,无棉不安。衣食住行,衣被天下。”提到棉花产业发展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,李妙这样说。
棉花是河北省传统的经济作物,目前河北省在我国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和西部内陆三大棉区中位居第二,但近年来,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出现下降趋势。分析原因,植棉管理、采收过程用工多成本高,植棉效益低是影响棉农植棉积极性的主要原因。
李妙(右三)与专家们在棉花基地。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供图
找到原因,就迎难而上,李妙带领团队从适机采新品种选育、高产优质抗病虫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入手,钻进棉花育种研究中,向创新要答案。
品种的选育,就是从数千个之中寻找对的那一个。棉花研究团队从春天棉花播种出苗到吐絮收获,播种、放苗、打顶、拾花、过秤,整个生育期,都在试验田观察记录,鉴定优良的亲本材料,配置优势组合。白天下地鉴定记录,晚上整理分析试验数据。
冀丰1458示范田迎来丰收。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供图
2022年9月,邯郸市曲周县机采棉新品种冀丰1458示范田迎来了专家的检验。冀丰1458生长稳健,早熟性好,铃大,结铃性强,抗病虫,品质优异,较对照品种增产12.4%。
“冀丰1458为实现植棉机械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,实现了减少投入,节本增效的作用,亩增收可达到300至500元。”李妙说。
李妙(左)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专心研究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吴苗苗摄
棉花研究团队在适机采新品种方面取得可喜成绩,但他们不满足于此,提高棉花产量,也是他们不断努力的目标。
“我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,目前每年棉花供应缺口200万吨以上。”棉花研究团队副主任王士杰告诉记者,提升棉花生产水平对保障棉花供给、推动纺织业发展、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。
经过不断探索,棉花研究团队相继成功育成高产稳产、兼抗枯黄萎病的冀668;适宜简化种植、产量高,适应性强的冀丰554;抗早衰、抗烂铃的冀丰1271……
李妙察看棉花收获情况。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供图
冀668累计推广面积达到5000多万亩,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;冀丰554,通过河北、山西和天津审定,获得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,棉花研究团队没有把研究成果藏在实验室里,而是积极将其付诸育种实践。近年来,他们在河北省主产棉区的邯郸市曲周县,邢台市威县,沧州市东光县、献县等地建立棉花新品种、新技术示范基地6个,示范面积近1000亩。
棉花与西瓜间作,实现了农户增收。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供图
“为了增加棉农收入,我们与献县广顺合作社合作,建立了高效植棉示范基地,组装集成了棉花与西瓜、棉花与花生、棉花与辣椒以及棉花与绿豆等多项间作种植技术,通过示范亩增效益达到1000元。”王士杰说。
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,跋涉在棉花创新的征途中,棉花研究团队成员早已把“根”深深扎在泥土里,他们立志创新,勇争一流,抓质量培新品,塑精品创佳绩。
(部分视频素材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提供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青年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 联系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